2020年高校科研优秀成果奖发布!诸多“首次”和重要改革值得关注
■ 东南大学、北京科技大学、江南大学等多所高校先后在官网宣布获奖情况,其中东南大学和北京科技大学分别共有8项科研成果获奖。
来源 | 科技日报,各高校官网,转自”科奖中心“公众号近日,教育部公布了2020年度全国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本次共遴选自然科学奖、技术发明奖、科学技术进步奖和青年科学奖授奖项目与人选近300项(人)。
据了解,在此次评选过程中,有诸多“首次”和变化值得关注。
一是在提名书中首次不设置“论文数量”“引用次数”“影响因子(IF)”等相关指标,树立重质量、轻数量的评价导向,以营造求真唯实、潜心治研的学术生态,降低量化指标可能带来的急功近利取向。
二是坚决遏止重复报奖、拼凑报奖等不良风气。首次与国家奖查重,对技术内容重复的项目实行一票否决,引导科研人员潜心研究、力戒浮躁。
三是对标国家奖,首次全面实行提名制。充分发挥专家、学者作用,强化奖励的学术性。同时,强化提名责任,提名者须严格按照提名办法提名,对材料的真实性和准确性负责,并按照规定承担答辩、异议处理等相应责任,打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科学氛围。
四是支持基础研究学科发展,会议评审中对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等基础学科的评审名额予以倾斜。同时加大青年人才支持力度,进一步增加青年科学奖的会评名额,鼓励青年教师追求卓越、潜心科研。
本次评奖工作紧密围绕“四个面向”,授奖成果主要聚焦科技前沿和国家重大需求,成效突出。从评审结果看,基础研究获奖总数增多,基础研究成果突出。自然科学奖一等奖较上一年度增加20项,增幅达50%。涌现出一批如“非紧完备流形上的几何分析”“光学超晶格中纠缠光子的产生、调控和应用”等面向世界科技前沿原创成果。
在授奖项目中,主要聚焦制约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安全的瓶颈问题,进行核心技术攻关,产生了“难筛分矿物高效筛分关键技术及应用”“航空发动机快变信号匹配视频及智能诊断理论与应用”等一批重大成果,为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供有力支撑。
同时,本次评奖也重视青年学者勇攀科学最高峰的责任担当,最终授奖完成人中45岁以下青年人占比超过60%,其中近30%为前三完成人,青年人才参与度高。(以上内容来源:科技日报)
东南大学、北京科技大学、江南大学等多所高校先后在官网宣布获奖结果。
东南大学
根据东南大学官网消息,东南大学共有8项科研成果获奖。其中包括自然科学奖一等奖3项,其中两项由东南大学团队牵头,分别是《多源数据驱动的道路交通安全分析理论与方法》、《运动受限的自主无人系统智能控制理论与方法》。此外,还获得自然科学奖二等奖3项、技术发明奖二等奖1项、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1项。
北京科技大学
根据北京科技大学微信号消息,北京科技大学共有8项科研成果获奖,其中包括一等奖3项,二等奖5项,创历史新高。
乔利杰教授主持完成的项目“氢加剧金属腐蚀理论基础和应用实践”获得自然科学一等奖,贺威教授参与完成的项目“运动受限的自主无人系统智能控制理论与方法”获得自然科学一等奖,张立峰教授主持完成的项目“高品质钢制备全流程钢中非金属夹杂物精益控制集成关键技术及应用”获得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郭占成研究员主持完成的“低碳节能流态化还原炼铁关键技术基础”获得自然科学二等奖,冯志鹏教授主持完成的项目“旋转机械信号多源耦合调制特征的机理分析与溯源理论”获得自然科学二等奖,姚俊教授主持完成的项目“油藏环境功能微生物代谢及其驱油机制”获得自然科学二等奖,侯新梅教授主持完成的项目“耐火材料结构功能化设计与制备及在高品质钢冶炼中的应用”获得技术发明二等奖,吕祥锋教授主持完成的项目“高应力巷道冲击地压预测防治关键技术及应用”获得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江南大学
根据江南大学官网消息,江南大学共有7项科研成果获奖,其中包括一等奖2项,二等奖5项,在奖励等级和奖励总数上刷新历史新高。
图源:江南大学新闻网
陕西师范大学
根据陕西师范大学官网消息,地理科学与旅游学院黄春长教授主持完成的“汉江上游(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区)全新世古洪水气候文学研究”成果荣获自然科学奖二等奖,实现了近年来陕西师范大学教育部科技奖励的新突破。
此研究成果,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具有重大科学理论价值和应用性前景,受到国内外同行专家学者的关注与认可。相关研究成果先后在本学科国内外著名学术期刊发表,得到了国际气候水文和全球变化科学领域同行的大量引用和充分肯定性评价。
华中农业大学
根据华中农业大学官网消息,华中农业大学共有3项科研成果获奖。其中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
图源:南湖新闻网
中山大学
中山大学共获得了7项奖励,包括自然科学奖一等奖2项,科技进步奖一等奖3项,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青年科学奖1项。本年度中山大学各类项目一等奖获奖数共5项,达到了2016年-2019年一等奖获奖数的总和,创历史新高;同时,中山大学首次获“青年科学奖”该类奖励。
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兰平教授团队《结直肠癌筛查方案和治疗策略的技术创新》项目荣获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南京农业大学
南京农业大学为第一完成单位获奖2项,其中一等奖1项。
南京邮电大学
南京邮电大学有机电子与信息显示国家重点实验室黄维院士、赖文勇教授团队在柔性电极材料及其储能器件领域取得一系列研究成果,荣获2020年度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自然科学一等奖。
陕西科技大学
陕西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蒲永平教授及其团队完成的“无铅高储能脉冲电容器介质材料”成果获得技术发明类二等奖(全国仅23项)。陕西科技大学连续三年获得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技术奖二等奖,成为陕西省属高校中唯一连续三年获得该奖励的高校。
南开大学
南开大学陈军院士领衔完成的“钠离子电池关键电极材料与反应机制”项目一举摘得2020年度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自然科学一等奖。
哈尔滨工程大学
哈工程主持的两项成果入选。水声工程学院李海森教授牵头完成的《系列化浅水多波束测深声呐关键技术创新与应用》获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苑立波教授牵头完成的《高精度光纤偏振器件测试技术及应用》获技术发明奖二等奖。
西安科技大学
西安科技大学测绘学院教师陈鹏、赵庆志同武汉大学教授姚宜斌共同申报的《GNSS近地空间环境监测的理论方法及应用推广》项目,荣获2020年度高等学校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这是西安科技大学首次获得该奖励。
江西中医药大学
江西中医药大学陈日新教授领衔的项目“艾灸得气治疗支气管哮喘技术与推广应用”获得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这是该校继2019年以来,再次获得教育部表彰的全国性科技奖励。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为第一完成单位的成果荣获二等奖2项,其中自然科学奖1项,科技进步奖1项。
北京大学医学部
根据北京大学医学部官网消息,北大医学共有5项科研成果获奖,其中包括自然科学奖一等奖2项、科技进步奖一等奖2项、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是医学部近十年来首次获得4项该奖项的一等奖。
具体获奖项目为:新的致动脉粥样硬化基因ADAMTS7的发现及机制研究,获得自然科学奖一等奖;氧气活化在合成中的应用,获得自然科学奖一等奖;冬青属药用植物与苦丁茶的药效物质及其在感冒灵中的应用,获得科技进步奖一等奖;系统性红斑狼疮早期诊断和免疫治疗的研究与应用,获得科技进步奖一等奖;无精子症诊治新体系建立、技术创新及示范推广应用,获得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清华大学结构生物学高精尖创新中心
根据清华大学结构生物学高精尖创新中心微信号消息,清华大学结构生物学高精尖创新中心尹航教授课题组申报的“天然免疫受体的化学干预研究”成果获得自然科学奖二等奖。
华南农业大学
华南农业大学食品学院雷红涛教授主持的“食品中化学污染物精准免疫识别及快速检测技术”项目获技术发明一等奖,华农是本次评选中唯一获得技术发明奖一等奖的广东高校。同时,这也是该校在食品科学方向上首次荣获教育部优秀成果奖一等奖。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胡鸿毅教授领衔项目荣获2020年度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注:以上资料为科奖中心根据网络公开信息手工整理和不完全统计,排名不分先后,如有疏漏,欢迎补充或留言指正。信息仅供参考,请以官方发布为准。)
延伸阅读
个人奖金达53.1亿元!科技成果转化(高校与科研院所篇)报告出炉!